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企业常产生应收账款是正常的,但如果管理控制不好,应收账款问题就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生死。比如,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加,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销售,就会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经营,从而形成大量非良性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也是企业经营中风险较大的资产。一些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对购买单位的资信状况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导致应收账款呆滞时间过长,最终变为坏账。而且某些企业即使与购买单位有长年的信用合作关系,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会有很多经营不善的企业关门歇业,则很可能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特别是在一些以个人信用担保作为行业习惯的地区,企业之间的交易很可能仅凭双方的口头协议即予达成,在稳定的市场行情下比较可行,然而市场行情但凡发生波动,应收账款的清收则成了重大问题。
为保障企业能够顺利地收回应收账款,点击律在此提醒企业应当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面合同
现如今,书面合同的签订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行为方式,如租房合同、保险合同等。当然合同的成立并不一定以形成书面形式为效力,达成的口头协议或者实际履行都可以产生使合同生效的效果,但是在企业之间的长期交易过程中,若一直以口头约定或实际交易作为信用的保证,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在应收账款的催收过程中,也会增大催收的难度。建议企业之间的交易应当逐步转变为书面合同的方式,对交易双方都会有比较大的保障。
合同的签订,需要注意严格审核合同条款,包括合同目的、产品规格、售价(包括单价及总金额)、交货时间、交货方式、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多项内容都应当有所明确,避免出现漏洞。有关此类合同,点击律的“智能合同”服务中都为您提供了比较全面与实用的版本,您只需进行简单的几步操作即可自动生成条款,质量可靠且获取成本低。
二、借条、欠条与对账单
在货物交付或服务履行完毕后,购买单位未支付货款的,长期的交易往来可能会产生较多应收账款。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会与对方进行结算,并签订借条、欠条和对账单等。首先看借条与欠条,二者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诉讼时效上,在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的《民法总则》中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约定了履行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是自履行期限届满起三年;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借条,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在自出具借条之日起超过20年不主张权利的,法律不予保护。
欠条的诉讼时效的计算时间则是三年,约定了还款期限的,自还款期限届满起算;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自欠条出具之日起算。
那么,企业基于应收账款要求对方签订还款单据时,如何签订比较好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能会觉得借条会比较好一点,毕竟给予了权利人更长的权利保护期限。但是,在这里点击律要说明的是: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是以欠条为优。借条与欠条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同的,借条是基于双方之间的借贷关系产生的,而欠条的产生有很多种原因,包括借贷、买卖、侵权赔偿、劳务纠纷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发债权债务关系。而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多发生于货物买卖或服务费用中,若以借条为证,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以及证明都无法与借条进行印证,在诉讼过程中,对货款或服务费用如何转化为借贷关系还需要合理举证证明,这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实际上,在借条、欠条之外,对账单更是能够证明应收账款的主要证据。一份经相对方确认的对账单,不但能够有效的证明双方的交易往来,确认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同时还能清楚的证明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常见的货物买卖合同中,对账单确认发货事实和合同金额的效果比借条和欠条要更加清楚明确。
三、其他证据
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收回应收账款,企业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证据材料,证据材料应以原件为准。我们遇到很多企业,在与购买单位进行交易时,收取的都是复印件。不论是合同、订单、收货单、结算清单等,基本上都是由购买单位签收盖章后,再复印一份给企业,这对提供货物或服务的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第四款之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复印件在无法与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的情况下,证明效力是不足的。这为企业进行举证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2)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催收的时候,除了注意保留上述的合同、欠条、货运单、结算单等书证的原件外,还需要注意保留以下证件,包括:聊天记录,通话催收记录等多种能够证明产生的账款的证据。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者收回时间过长,会长期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资金的周转减慢,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存在着企业效益降低、停产甚至破产的巨大的风险。基于此类原因,点击律在此提出的以上几点企业应当注意的一些法律问题,希望企业能够对此有所关注,在产生纠纷时,能够更好的拿起法律武器保障企业的权利。